近来,我整理以前的笔记,致力于淮阴师范学院校园文化的研究。睹物思人,脑海中不时浮现出于北山先生那勤勉机敏的风范、慈祥可亲的面容和清澈如水的声音。遂捡拾记忆,补写回忆文章,以寄托缅怀和自励之情思。于北山(1917年—1987年)原名于治来,字孝纯,河北霸县人。他有三重身份:年谱专家、教育专家、文史研究专家。
撰写年谱功夫深
于北山真是了不起,34岁即着手撰写《陆游年谱》一书。1961年,他44岁时,该书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1985年又出过增订版。他撰写的《范成大年谱》初版于1987年。2006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其中《陆游年谱》《范成大年谱》均为重版,只有《杨万里年谱》是首次问世。
2007年1月23日,是于北山辞世20周年忌日,淮阴师范学院召开于北山“三谱”合璧推出座谈会,我作为校报编辑有幸参加了座谈会,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于北山之子——于蕴生将于老的治学经历、逸闻趣事娓娓道来:“撰写《杨万里年谱》时,家父在中学任教,课务繁忙,白天无暇写作。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一桌一灯,一纸一笔,他便于古典文学之沃野之上聚精会神地耕耘。周末、寒暑假,家父要么与国学大师汪辟疆、古代文学批评史大师罗根泽、词学泰斗唐圭璋一起搞学术沙龙,要么独自泡在图书馆里。《杨万里年谱》曾被家母丢弃在走廊上煤炉旁边的火具筐内,覆以破纸杂物,与竹头木屑为伍。1969年,它又因为举家搬迁来到苏北,伴随父母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1978年,家父放弃回南京工作的机会,来到淮阴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苏北地区文献资料匮乏,家父不得不时常寻机远赴数百里之外的南京查阅资料。为适应图书馆的作息时间,他中午经常就近在路边小摊上吃两个菜包子和一碗馄饨,下榻条件之简陋,绝非今日可想象。《杨万里年谱》原稿因搁置20年之久,字迹已有少许漫漶,故重新誊录一遍,内容也有大量增补。”
词学大师唐圭璋说过一句话:“小地方同样能出大成果,淮阴师范专科学校的于北山由于倦翼思奋、壮心不已、勤奋耕耘,被推选为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
《陆游年谱》超越前人而后来居上,《杨万里年谱》《范成大年谱》是填补空白的创新之作。目前,“三谱”成了宋代文学研究者案头的必备书籍。
教书育人贡献大
我第一次见到于北山先生,是在1983年9月。他当时已经66岁,身材肥硕、精神健旺、声如洪钟。我当时18岁,是中文系的一名新生。他结合多年书法实践经验,教我们如何写好字。他说:“学字者,先学三年楷书,后学行草。做任何事都要像学书法一样,先从正楷练起,首先要打好基础。”
我的同班同学、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正伟,在于北山逝世20周年时发来电子邮件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于先生是我的老师。在我上大学时,他是最风趣的老师,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先生。”
40多年前,于北山在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文科楼二楼大教室开设宋代文学课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上课前,他总会根据课程要求认真备课,讲起课来十分细心。他讲解陆游临终前写下的那首千古绝唱——《示儿》时,不仅点出了诗人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还揭示了爱国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道理。不仅如此,他还向学生提问:“后来,陆游的子孙有没有把‘王师北定’的好消息告诉他呢?”由此,他又讲解了宋末元初爱国诗人林景熙的《书陆放翁诗卷后》一诗。他用诗中“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的诗句,揭示了南宋遗民的爱国情怀。他说,陆游的子孙确实看到了“九州同”,但那是元朝统治下的“九州同”,不是陆游期待的“九州同”,所以到了家祭之日,子孙不知如何向他禀告。于先生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没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于北山却带了不少研究生。1983年,应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邀请,他为两校17名研究生讲授了为期4周的课程“中国官制史”。
198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钱宁、张爱东,持其导师朱靖华教授的信函,前来跟随于北山学习。后来,钱宁的著作《秦相李斯》和《圣人》为中国历史小说写作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张爱东成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文化学院教授。
1986年6月,于北山受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千帆、吴新雷委托,审阅中文系研究生程章灿的硕士论文《刘克庄年谱》,并提出“应予通过”的评审建议。
文史研究成果多
史料考订、年谱编撰诚然是于北山的强项,但其文学本体研究也多有斩获。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许芳红说:“于北山的研究解决了南宋文学史上很多重要问题,尤其在南宋著名文学家艺术成就判断、南宋文学史发展源流演变方面,他的贡献不容小觑。”
在《论“永嘉四灵”——〈南宋文学论稿〉部分》一文中,于北山认为,从宋元到现代,对“永嘉四灵”的评价总体来说毁多誉少,甚至有毁无誉,一概斥之为“破碎尖酸”“寒蝉哀鸟”,好像中国文学史上不该有他们的地位。这是很不公允的。他认为,“永嘉四灵”的诗歌“不用典故,不耍花招,不设埋伏,不炫奇逞博,不夸多斗靡……流丽清新,自有独到处”。
于北山当年还潜心研究职官,拟着手编写《职官史》和《职官大词典》,无奈天不假年,这两部著作最终没有完成。关于这两本书的书名,根据于北山逝世后周本淳、章明寿两位教授写的回忆文章,用的是《职官史》和《职官大词典》之名。
1994年,在于北山逝世7年后,其遗作《八千卷楼钞本〈诚斋全集〉中“跋语九则”笺》在文学理论刊物《文学遗产》上发表。作者在文末对到北京图书馆核对《诚斋集》的阎华同志谨致谢忱,体现了老一辈学人的严谨学风。
1988年,于北山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杨万里诗文选注》。1996年,该书又由台湾建宏出版社再版,并收录于“中国古典文学选读”丛书中。
我时常在想,如果于北山先生能够把《职官史》和《职官大词典》写完,甚至写完《南宋文学论稿》,那该有多好!
刊播媒体:淮海晚报 刊播时间:2025年5月19日 作者:张同刚
媒体链接:http://szb.ha101.cn/haby/hhwb/pc/content/202505/19/content_272982.html